不妨让孩子读些“好看”的书
导读: 最近看到一位老师关于读书的言论,对师生读书必要性论述很是赞赏。在讨论学生该读什么书时,却产生分歧。他的结论是中学生不该读郭敬明的《小时代》这类书,因这与考试无关,也非“正经”书。事就是这样,难免重复—…
最近看到一位老师关于读书的言论,对师生读书必要性论述很是赞赏。在讨论学生该读什么书时,却产生分歧。他的结论是中学生不该读郭敬明的《小时代》这类书,因这与考试无关,也非“正经”书。
事就是这样,难免重复——当年,我们就曾被师长耳提面命,说书有好坏之分,有正和闲书,有用的书和没用的书……哪些能读,哪些不能读,师长们手中总有把明晃晃的尺子。
好在我的父母没有草木皆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自己的读书旅程。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物质和都较贫瘠的年代,我没有选择,遇见什么读什么,全凭个人与书的。
说起来家长老师一定要为我捏把汗了。我读的第一本大书是从同学家借来的,封面、封底以及前后数十页都被撕掉做了卷旱烟的纸,但我还是记得书里的故事,记得怀着好奇饶有兴致读“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过《喻世明言》的大人们,大概少人会让10岁的孩子读这种书吧?“三言二拍”在成年界尚有很多非议。一个孩子的心灵,却并没有被其“染黑”。
小学四年级时读《红楼梦》也是。《红楼梦》是二叔最爱。看他读得忍俊不禁,我馋涎欲滴。但二叔不给看,说小孩子不能看这种书,容易学坏。他把书藏在箱子里,我发现了他的秘密,一有机会,就把书偷出来看。每次看书都侧着身子听动静,怕被二叔。尽管如此,却也没落下任何情节,一本“坏书”早早被我照单全收。
从《中草药手册》《赤脚医生工作手册》到各种话本、小说、传奇故事……二叔看什么我就看什么。那些书,既不够“正经”也非主流,但情节曲折,人物命运坎坷,因此很好看。因为看到这么多“好看”的书,尤其看到大人们不愿让看的书,读书越来越强烈。
看书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习,相反,因为热爱文字,课本就是阅读首选。每次收到新课本,废寝忘食也要把所有文字先读一遍。因为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我学会一目十行,阅读和学习效率都很高。记笔记也好,写作业也好,总是最先完成。
这种高效的读书写作方式让我受益终生。今天,我每年利用业余时间写百余篇小文在报刊发表,却不会因此而忙乱,即缘于此。
除了文学书,我也喜欢自然科学。大家有种,认为爱读书的人都会偏科。数理化难道不需要文字表述吗?爱读书的人又怎会厚此薄彼?数理化教科书一到手,我一定细心翻看一遍。
回首童年和少年时代,凡是热爱的学科和取得好成绩的学科,上课和做题时,一定是处于亢奋状态,充满求知。做教育,能让学生一生都保持这种亢奋,这种热情,这种收放自如脑洞大开的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
基于此,凭啥围追堵截,不让孩子看“好看”的书呢?只有孩子觉得书“好看”,他才会有继续读书的。在开篇提到的那位老师眼里,读书是要与考试挂钩才有用。除了应付考试必读书目之外,读其他书便是浪费时间。
对此,我只能一声叹息:被动阅读,哪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当读书完全成为一种功课,成为家庭作业,成为考试题目,成为压力,谁还会爱上读书呢?没有爱,就没有动力,无怪乎现在的孩子整天忙于功课,疲惫不堪。
随着国家对出版物管理日益完善,教师应对书有信心,放心大胆让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选择。他们认为“好看”的书,可浏览,可精读,也可陶醉其中。不要急于让孩子做笔记,更不要写什么读后感,不要采取任何让孩子反感的方式,只需全心全意把孩子们读书的热望培养起来。
只有爱上读书,专家学者推荐书目才不会成为孩子们讨厌的负担。只有爱上读书,才会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卢海娟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新的一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各种各样的日历书页渐欲迷人眼,在此,我们欣赏几本博物日历书。《故宫日历》的日期、节令字体,都是古代楷书和隶书碑拓,读者每日还可以临摹习字。[详细]
11月9日为我国消防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公共安全”的重要,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由消防局组织,长安街读书会参与编写的《全民消防我代言》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详细]
互联网没有普及的过去,文艺青年的书摘本里,总有一句张小娴语录。11日,张小娴携新书《请至少爱一个像男人的男人》来到重庆西西弗书店举行签售会并接受记者专访。时隔四年再出新作,张小娴坦言自己“从未厌倦写作”,因为“爱情一直没有变过。[详细]
现场特设黑胶唱片、HiFi级音响,一众乐迷分享了盛中国、刘诗昆演奏的《梁祝》《黄河》《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经典作品。12月2日的“盛诗回响”音乐会上,除了这两首名曲,刘诗昆、盛中国还将演绎多首知名作曲家流传甚广的名曲。[详细]
上周五晚,由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徐帆、杨立新五位演员领衔主演的京味儿话剧《窝头会馆》本轮首场演出。由刘恒编剧、林兆华执导的《窝头会馆》首演于2009年9月,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在宣南一个名叫窝头会馆的小院里,几户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希望与。[详细]
让观众在笑泪中,感受到治愈的力量。与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略有不同,《她弥留之际》更像是在现实中构建出的心灵岛屿,让疲惫的人们在其中找回失落的美好。[详细]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