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都在晒的星座性格测试 又泄露了你的隐私
导读: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每个人的生日都隐藏着他性格的小秘密,输入你的生日,来生成你的性格标签吧!”7月16日上午,一名为“柏拉图app”的微信号推出的“我的性格标签”测试在微信朋友圈疯转。出于对性格测试,利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每个人的生日都隐藏着他性格的小秘密,输入你的生日,来生成你的性格标签吧!”7月16日上午,一名为“柏拉图app”的微信号推出的“我的性格标签”测试在微信朋友圈疯转。出于对性格测试,利用互联网抓住人性弱点的“擦边球”以及新奇的海报吸引大众,使得一夜之间这款测试开始病毒式。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小编爆料称:“短短一上午,我的朋友圈就有上百人参与其中,其中还包括很多还资深互联网人、电商从业者。这明显是一款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非法软件,以往也不少见。你的微信号、昵称、头像、真实姓名,还有你的星座与生日这些从此被再度泄漏,获取信息的这家公司可以做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甚至诈骗”
对于此类朋友圈性格测试活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麻策律师提醒广大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
麻策律师进一步表示:“目前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为吸粉,采取互动游戏,个性分析,H5页面等方式,掘取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对用户提示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以及日后数据使用规则,如果收集的信息可形成用户数据画像并指向可识别对象,可能构成非法收集信息行为。”
来自上海安全协会张威告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信号i100EC),现在对于社交网络的个人信息获取确实比较泛滥,利用人性的热点实现一些不的目的,很多人也因此上当。
这种危害广大网民了解较少,从而不太注意,防范意识比较差。一种是采集信息诈骗,类似这两天朋友圈“刷屏幕”的“星座性格测试”这样的形式。通过看似有意思的互动活动,采集用户的真实信息,这些真实信息会和手机的ip和串号进行绑定,再通过针对性的策划进行诈骗。
还有一种是假冒微信群或qq群对特定人群进行,最近上海的某家上市公司就碰到这种手法的社交欺诈,公司财务某日被拉进一个公司工作交流的微信群,群里都是“公司员工”(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公共服务平台注明:实际为骗子“马甲”),在讨论日常的工作,突然有个他老板头像的人在群里跟他说有个项目需要他马上打款169万,让他去操作,因实性很高,所以他立即向指定账户进行了操作,到最后才发现上当了,因为那个群里除了他,其实其他人都是骗子,核心在于给他营造了一种场景。
这个案例里面很多人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骗子可以假冒的这么真实让财务相信。其实骗子在策划流程上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其公司所有员工的个人信息和行为,这些信息的采集方式就是利用案例中的方式实现的。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表示,张老师说的这种情况,现在较为普遍,之前他就代理过此类案件,也是财务被一个跟她老板一模一样的QQ诈骗了几十万,到目前刑事案件基本没进展。民事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各地法院判例不一,有以劳动争议判的,也有以一般民事财产损害判的,以劳动争议判的,员工承担责任一般不超过20%。方律师,这类欺诈案件实际办案过程确实很难,因为收款帐号都是马甲号,连帐号开户人自己也不知道。
张威进而,这类诈骗在办案时很难追溯,也是目前网络上的难点。重要的是,网民应该了解和认识到在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可能引发的危害。“互联网没有删除键,上传的资料和信息就是别人的东西了”。这种概念是需要推广和使认识到的,这里就需要新闻、社会广泛报道宣传警示。
张威进而透露道,他们主要会接触一些黑客,研究一些黑产(黑色产业),这些形容现在的网民都叫做“肉鸡”,可以向稻子一样收割2015年,腾讯微信就发布过《微信平台关于发布签类测试信息的公告》,就是为了上述那种泛滥的个人信息采集行为。
麻策律师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表示,个人倒是愿意从善意出发踹测该类营销的本意是为了推广,而不是诈骗。关键是这类公司一般都是初创公司(这类公司才需要大量吸粉),而他们本身不具备数据安全意识和技术配备,一旦数据泄漏被黑后果会非常严重,可谓螳螂补蝉黄雀在后,这个产业链太深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这些都只是星座性格一个按一定规则组合的小数据库,并非真实的你。有人向我反应,不同人,同一天的生日,是一样的结果(这个肯定如此,没那么智能)。现在利用互联网抓住人性弱点的“擦边球”产品和应用太多。有电商行业人士人向我反应,仅他的朋友圈就得有上百人发了星座测试图。就这么小儿科的玩意儿,居然让这么多高智商人群上当,乖乖泄漏自己个人信息。”
随后,麻策律师进一步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说明:“用户信息的获取,使用,必须提示规则且获得点击同意,否则即非法获取信息。”
钱江晚报某资深评论记者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群”内表示,他的一个同事的亲戚,就被这样骗了很多钱,目前正通过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公共服务平台求助于律师。
他进一步表示,这个营销做得非常好,挠中了“痛点”,就看那个号页面下面点赞都有几万就可看出来了。不管他们是不是骗子行为,至少逻辑有可学习之处。
早在一年前,微信团队发布了《微信平台关于发布签类测试信息的公告》,明确指出微信平台及朋友圈出现毕业签、月份签等签类测试活动的信息属于违规行为,给用户带来,朋友圈的体验。从2015年7月1日起,一旦发现微信帐号有发布签类测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发布新年签、大学测试、星座测试等信息,微信平台将视情节对违规号进行删除关注用户(粉丝)及封号处理。
然而此类违规测试类活动在朋友圈屡见不鲜,通过营销手段窃取用户信息,恶意营销、追求不正当的经济目的,损害着网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麻策声称,给这个公司普普基本的互联网规则:吸粉有分险,后果很严重。
目前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为吸粉,采取互动游戏,个性分析,H5页面等方式,掘取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对用户提示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以及日后数据使用规则,而普通用户却只是认为好玩而不理解提供信息的后果,如果收集的信息可形成用户数据画像并指向可识别对象,可能构成非法收集信息行为。希望广大用户能够勇于举报,同时停止这的游戏吧!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到的最新消息,16号中午,“柏拉图app”微信号已因违规被封,新用户无法关注。
此前,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信息泄露这一热点投诉问题,制作专题《用户交易信息泄露 透视电商支付账号安全》(详见:),如果您在日常的网络消费中遇到信息泄露等问题,可以通过在线/zxts.html微信“网购投诉平台”(DSWQ315)、新浪微博“电商顾问”反馈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尽力为您沟通解决。(文/九份)
3月27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全文下载:),报告对2017年共享经济进行宏观分析,涉及领域与平台主要有:1)交通出行:滴滴出行、易到、首汽约车、神州优车、ofo、摩拜单车、哈罗单车、Go fun出行、TOGO途歌等;2)共享充电宝:小电科技、街电科技、来电科技等;3)共享物流:新达达、人人快递、饿了么“蜂鸟”、美团众包、点我达、1号货的、云鸟配送、货车帮等;4)共享金融: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苏宁众筹、百度众筹等;5)共享餐饮:隐食纪、熊猫星厨、吉刻送、hatchery、回家吃饭、隐食家、爱大厨等;6)共享住宿:住百家、小猪短租、途家等;7)共享雨伞:街借伞、共享E伞、春笋、橙伞等;8)上门服务:河狸家、新氧、星后等;9)二手共享:闲鱼、猎趣、爱回收、瓜子二手车、人人车、优信二手车等;10)知识技能:果壳、在行、猿题库、学霸君、跟谁学、猪八戒等;11)共享医疗: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共11大领域。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